近日,东旭蓝天入股的北京融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链科技)与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公司、低碳研究所、武汉大学物联网实验室共同合作、开发推出的国内首个智能加氢站操作系统——“融氢”发布并在江苏如皋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行。
作为专注于新能源和生态环保绿色产业发展的上市企业,东旭蓝天的新能源业务坚持以园区为载体,光伏、燃气等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积极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发配售用全流程贯通。智慧能源作为公司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点方向,在实现能源改革、能源数字化及能源区块链技术创新方面,持续突破。
氢气是国际公认最理想的能量载体和清洁能源提供者,具有热值高、清洁绿色和零排放的独特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的18%将来自氢能源,氢能源将成为下一代基础能源。
随着氢能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持续增大,以及能源转型的快速推进,氢能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提早布局相关技术及研发,将有利于在下一代工业体系争夺中占据重要位置。
东旭蓝天一直专注新能源、生态环保两大主业,聚焦深度协同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以技术创新为第一核心生产力,公司入股的融链科技与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公司、低碳研究所、武汉大学物联网实验室联手研发推出了国内首个智能加氢站商用系统——“融氢”,并在江苏如皋加氢站正式投入应用,其以多个创新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
此次推出的“融氢”系统采用了业界最新的机器视觉技术,包含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姿态识别等功能,可二十四小时实时抓取进站车辆信息、识别人员行为动作、进行身份确认,实现人员违规行为警告、加氢动作标准化监管,为加氢站的安全运营提供多重保障。
此外,凭借区块链前沿技术优势,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国际领先技术创新性集成、优化了现有加氢站的控制系统和运营系统,实现了加氢站管理现场控制数据、安防数据、视频数据、车辆准入数据、用氢车辆信息的统一管理,为氢能产业构建了可靠的数据共享平台。
该系统平台不仅能收集单个站级运营数据,还能采集包括制氢、储运氢、用氢等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实现加氢站与燃料电池车数据共享,提高氢能用户使用体验,并为氢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上层监管、调控提供可靠依据。融链科技提供了一整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氢能企业实现大规模加氢站运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加氢站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先锋基础设施,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建设步伐加速,据公开资料显示,未来五年全国加氢站预计达到350座,与之相应的智能管控技术将进一步助推加氢站实现规模化、统一化运营管理,助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融链科技入选为此次智能加氢站站控系统的主要研发方,离不开长期以来在能源区块链应用领域的求新创变与积极探索。融链科技是我国较早成立的能源区块链公司,拥有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能源区块链基层数据搭建平台,并独立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区块链化装置——融盒,以解决实时数据区块链转化、能源分布存储等问题。早在两年前,融链科技已携手武汉大学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中心。2018年下半年,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布上线了可共享资源及数据的联盟链——矩能链平台,这些技术的积累为“融氢”系统的应用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驱动东旭产业深度协同
在能源转型升级趋势下,氢能作为绿色、高效的终极能源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成为相关行业巨头和能源企业进行产业布局的核心。2016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首次提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路线图,计划到2020年氢气产能规模达到720亿立方米/年,率先实现氢能汽车及加氢站的规模化推广应用。
我国氢能产业已经走过发展元年,如何进一步稳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顺利承接我国能源转型的重任,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是产业顶层设计的核心目标,更是产业链相关环节面临的一大挑战。
东旭蓝天作为国内领先的环保新能源综合服务商,专注新能源、生态环保两大主业,聚焦深度协同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氢能可以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消纳,有效缓解“弃风弃光”现象,解决储能难题。在我国氢能发展的风口,开展氢能产业布局将有助于促进公司新能源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和核心能力提升。
此外,东旭蓝天兄弟产业公司、东旭集团控股的东旭光电早已于2017年布局氢燃料电池客车制造领域,参股了有“中国氢能第一股”之称的亿华通公司。因此,东旭蓝天在氢能上下游产业、特别是技术研发和智慧化安全运维方面的持续投入及创新发展,也将成为进一步促进东旭集团旗下新能源产业链纵深发展、全面协同的强大驱动力。
为顺应新能源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东旭蓝天以深耕产业为基础,以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为动能,在守正出新的产业布局之下,支持研发推出的智能加氢站管控系统——融氢,是东旭蓝天智慧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实践,也将成为东旭集团全面布局氢能产业的一大助力,以此打造出各产业间强大的协同发展优势。